第10期 | 2025年陕西省老摄影家协会摄影大联展

2025 年,陕西省老摄影家协会将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中心,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精神为引领,以官网和公众号为载体,继续用网络形式举办第七届摄影作品大联展。摄影作品以各种美好景象为内容,展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和精神风貌。大联展从 2024年 12 月 1 日开始投稿,2025 年 1 月开始展出,年底评选。每月上半月为综合类展,下半月为专题类展,于每月5日和20日同时在协会微信群和“秦影”官网发布。
大联展以分会为单位投稿,综合类投稿题材不限、类别不限、彩色黑白不限,单幅为主和少量小型组照(4→8 张)为辅,以提升摄影技艺、主题深化为主,每个分会每月投稿 5 件左右;专题类影展各分会排序安排,每分会上稿量为 30 幅左右:10→15 幅的小专题可上 3 件,16→24 幅中型专题可上 2 件,25→30左右大型专题可上 1 件。专题需附 100-300 字的作品总说明,一张作者工作照;总说明文字、个人简介(100 字左右)另附 word 文档;每幅小图需 50 字以内文字说明或标题,无总说明和小图标题的为不合格作品,不予采用,由协会选用其他会员的专题填补空缺。本期展出的专题类作品铜川、旅游、省协会陈力、张平心的专题作品。

01贵州台江苗族姊妹节
旅游 王克静
2025年4月12日,一年一度的台江苗族姊妹节万人盛装游演活动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举行。九个苗族支系代表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苗族代表队身着盛装,组成方阵,以延绵三公里的银色浪潮,在22支特色游演队伍的歌舞中,向世界演绎了一场“行走的非遗史诗”。这场被誉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文化盛宴,不仅展现了苗族文化的绚丽多彩,更以创新表达诠释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台江苗族姊妹节,不仅是苗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意的节日,也是世界读懂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口。

















王克静,陕西省公安厅退休干部。退休后开始学习摄影,先是在西安市老年大学学习摄影的基础知识,后来跟着摄影团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让镜头捕捉时光的温度,以光影书写人生的第二篇章”。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摄影是脚步与思考的双重修行”,我热爱摄影!现在是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老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现代摄影协会会员、西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旅游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陕西省公安厅老警官摄影协会副秘书长。并在国内省内大型摄影展中获得不少奖项。
02朱鹮:羽衣仙子的生命
旅游 闫世平
在秦岭的晨雾里,一抹淡红掠过青山绿水,如同宣纸上晕开的朱砂。那是朱鹮——秦岭的“东方仙子”,羽衣胜雪,翅尖染霞,长喙如笔,在天地间写下一行灵动的诗。曾几何时,朱鹮几近灭绝,而今,秦岭的青山绿水再次成为它们的家园。保护者们搭建人工巢,修复湿地,以科技守护它们的迁徙之路。每一只朱鹮的振翅,都是自然与人类共生的见证。这组拍摄于陕西洋县的照片记录了朱鹮成长的经历。
在秦岭的云雾间,朱鹮翩跹,不似凡鸟,更似仙客。它们的生命,是青山写就的散文,是流水吟唱的歌谣,更是人与自然共写的——永恒诗行。

求偶之舞

春日的湿地,成了朱鹮的舞台。雄鸟昂首挺胸,长喙指向天空,羽冠轻颤,发出低沉的“喔——喔——”鸣叫。雌鸟若有意,便缓步靠近,二者脖颈交缠,羽翼轻拍,仿佛跳一曲古老的芭蕾。最动人的是“比翼齐飞”——双鹮掠过水面,翅影交织,倒映如画。
非繁殖期的朱鹮,通体雪白,唯有翅尖与尾羽晕染一抹淡淡的橘红,像被朝霞吻过的痕迹。而到了求偶时节,它们悄然换装,颈部与背部的羽毛渐染铅灰,裸露的眼周皮肤转为艳丽的橙红,宛如披上华贵的婚袍。



踩背

育雏之间

巢筑在高大的栎树上,枯枝为骨,青叶为衬。雌鸟产下2-4枚青灰色的卵,亲鸟轮流孵化,用体温守护新生的希望。雏鸟破壳后,嗷嗷待哺,父母不辞辛劳,日飞数十里,从稻田、溪流中衔来泥鳅、小鱼,一口口哺育幼雏。



鹮宝美食

初飞之勇

四十余日后,幼鸟羽翼渐丰,开始试探着攀爬巢缘,振翅练习。某一天,它终于一跃而下,初飞或许笨拙,甚至跌落草丛,但很快,它便能驭风而行,追随父母掠过秦岭的山谷。



朱鹮一家

展翅高飞

镜头中,朱鹮雪羽映衬朱红长喙,展翅时如泼墨丹青,成为东方美学符号。在林中、在水中、在田野里到处都是它们的靓影,如诗如画展示在大自然的画布上。



和睦共处



闫世平女 1952年底出生,祖籍陕西 。曾经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业余时间喜欢摄影。退休之后参加了专业摄影俱乐部的培训、实践和多次外拍活动,摄影艺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拍摄的作品多次参加各种展出并获得好评。
03中西风格融合的建筑
铜川 高永革



















高永革,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老摄影家协会铜川分会秘书长,铜川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铜川印台区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电信铜川分公司退休工人。
04绿意校园
省协会 陈力
晨光穿透悬铃木枝桠时,陕西师大校园已浸润在草木清芬中。黛瓦红墙下,千年银杏将石板路染成鎏金色,晨读声穿透林间,惊起栖息在连廊上的灰喜鹊振翅而飞。这座古都学府正以立体生态美学,书写着现代教育的绿色答卷。






园林布局暗藏东方智慧。设计师以"天人合一"为魂,将秦岭喀斯特地貌引入镜湖,让建筑与自然共生。春樱漫过图书楼的飞檐,夏荷摇曳在曲江流觞的曲径,秋枫点燃"红楼"白墙,冬雪为"陕师之光"雕塑披上银纱。116种宿根花卉与200余株古木构筑起垂直生态屏障,连廊下的薄荷、石竹与爬山虎交织成天然氧吧。最动人的是中轴核心的生态系统,紫竹林中灰鹊翩跹,雪松下的长椅轻依着稍显松弛的学子,锦鲤在睡莲间穿梭,构成流动的生命课堂。



生态理念已融入办学基因。师生们在"昆虫旅馆"观测益虫,用渗水花园收集雨水,让暴雨化作地下甘霖。生物实验室里,研究生正培育濒危蕨类;环境工程课上,学子们计算着碳减排方案;文学社成员则将校园四季写进诗行。这些绿色实践培育出独特的"陕师气质"——既有"关学"治学的厚重,又兼具生态文明的灵动。



夜幕降临时,月光为古柏镀上玉色,萤火虫在草坪上点亮星河。走过"桃李蹊"“槐荫道”,晚归的教授驻足片刻:春日落英缤纷的石径,夏日蝉鸣声声的梧桐院,秋日金叶铺就的读书道,冬日雪压青松的广场……八十余载岁月里,那些见证过无数晨昏的树木,早已将生态智慧刻进师生的精神年轮。这座被学子称为"绿野仙踪"的学府,正在钢筋森林中演绎着人与自然共生的永恒诗篇。



陈力,男,陕西师范大学退休,现任师大老年大学摄影专业教学副教授。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老教授协会摄影研究院院长,陕西省老摄影家协会副会长,陕西师大老年摄影协会会长,城南摄影艺术沙龙主持。
05河滩会上的形式感
省协会 张平心
当我们躲开那些不甘于平庸的“主题”追寻图像的形式表达后,观察人来人往的场景似乎就有了另一种趣味。主题来自头脑思考之后的选择,形式出于现场观看瞬间的取舍,二者主次不同,均有顾此失彼的隐患。不是纵横摄影圈的“老江湖”、多年驾驭图像的“老司机”,一般不可能鱼与熊掌兼得。
大多数愿意拿起相机的人,多少都有一些平面图形鉴赏的天赋,有的再读上几本相关书籍,认为审美的“关”基本就过了,照相只需按快门便是,选个新颖的主题,成功指日可待。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是制造垃圾图片的通道,短则一月,长则半年,回看自己的拍摄,便觉无一可留。
主题要求拍摄者收窄拍摄对象,过线就成废片。形式则没有一切羁绊,鼓励放飞视野,选取与别人不一样的观看,摄取与别人不一样的瞬间。
本人试从这个角度,在形式感上做一些拍摄尝试。今选一组作品作为专题奉献与大家共同交流。


















招牌















张平心,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陕西摄影艺术研究院秘书长,陕西省摄影家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摄影研究》副主编、陕西省老摄影家协会长庆油田分会副主席。
摄影作品曾获第六届全国数码摄影比赛金奖、陕西省“工行牡丹杯”摄影展一等奖、陕西省“三秦大爱”慈善摄影大赛一等奖、记录·城市脚步影像西安摄影大赛一等奖、西安佳能俱乐部年度大赛金奖、长庆油田离退休职工摄影展一等奖、2020香港第十届全国摄影展银奖,《中国摄影》影友联谊会赛二等奖、《人民摄影》捷宝杯国际风光摄影大赛2019年度二等奖、中国石油金秋大港杯摄影展二等奖、佳能中国第八届感动典藏摄影大赛二等奖、“裕源地产杯”全国跆拳道锦标赛摄影比赛二等奖等其他各种奖项共100多个。作品入展大理国际影会及平遥国际摄影展;摄影专题《四季》在央视摄影频道播出;多幅作品在《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大众摄影》《金秋》杂志等媒体发表。


专题类作品征稿要求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