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期 | 2022 陕西省老摄影家协会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摄影大联展
在全党全国人民热烈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陕西省老摄影家协会将继续展开我们的网络平台,举办摄影大联展。大联展在单数期号(1、3、5、7......)展示每个协会推荐来的会员综合作品,在双数期号(2、4、6、8......)展示协会文件安排的分会所推荐的专题作品。本期发布的是军休、旅游、咸阳和省协会的专题作品,供大家交流鉴赏。
不是所有的组照都能叫做“专题”。“专题”是指对某一话题进行深入和专门的探索。专题摄影是用镜头讲述完整故事的摄影形式,就是用一定数量的单幅照片编辑成主题鲜明、摄影语言精彩、有思想内涵的组照系列。通过若干个不同侧面、不同视角、不同场景的拍摄,对一个话题或事物事件进行多方位的、立体的记录和展示。
今年开设专题展览,目的就是加强专题方面的学习和拍摄,提高广大会员的摄影水平。希望广大会员通过交流学习,更好地掌握专题的拍摄和编辑,创作出更多精美富有内涵的作品。用我们手中的相机,记录时代之变化、中国之进步、人民之面貌,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精神之美,拍摄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风貌。
1

摄影是瞬间的艺术,也是永恒的艺术。按下快门,在短暂的光影交汇之间,将转瞬即逝的美丽永恒地记录下来。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只有专业摄影师,或者专业设备才能拍出这样的作品。其实,很多时候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无论是手机还是相机,用心记录,美好的瞬间总能被珍藏。镜头之下,皆有故事。
酷爱摄影几十年,2017年退休后便喜欢上了不显山露水低调又便捷的手机摄影,如同记日记一样,用“一日一图”的方式,做起了“摄影日记”,一年365天从不间断。把身边每天发生的人和事,用手机记录下来,也把自己的生活轨迹描绘下来。从一开始的每月打印成册,到现在的半年一册,几年下来,已经有好大一摞,掂在手里沉甸甸的,如同丰硕的果实。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张图片都那么亲切,图中每一个人物都那么熟悉,每一个场景都在身边。每幅照片的背后,都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也珍藏着一段深刻的时光。

家门口的丝绸群雕,2022年5月1日拍摄于大庆路

冲在前面的永远是大白,2022年3月6日拍摄于逸园小区

群龙除妖疫,2022年1月10日拍摄于西站街


二月二,龙抬头,2022年3月4日拍摄于西安城墙景区玉祥门西门段

冲出考场第一人,2022年6月8日拍摄于西安远东一中

谁说女子不如男,2022年6月19日拍摄于太平峪

老有所依,2022年5月19日拍摄于西安城墙景区玉祥门西门段

农民工,2022年4月3日拍摄于冶金厂东区

等,2022年3月24日拍摄于西仓

岁月的留恋,2022年4月22日拍摄于潘家村

画里画外,2022年3月24日拍摄于西仓

婆媳相逗,2022年2月22日拍摄于玉祥门

鲜衣怒马,2022年4月29日拍摄于西安环城公园玉祥门段

演出结束,2022年6月1日拍摄于恒天幼儿园

今日核酸贴纸是以快递小哥为原型设计,跑腿哥遇见“速小达”,2022年5月25日拍摄于海纳汽配城

自产自销,2022年5月15日拍摄于玉祥门

跳起羌舞蹈迎宾来,2022年2月19日拍摄于宝鸡秦岭站

归来,2022年6月5日拍摄于西安火车北站

给太姥姥拜年了,2022年2月2日拍摄于冶金厂西区

王允水,学生时代就喜欢拍摄,曾参加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函授学院学习。退休前为单位摄影协会会长,组织本企业群众摄影文化活动。现为西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老摄影家协会旅游分会会员,西安市莲湖区摄影家协会手机工作部部长。作品入展各类摄影展览并获得奖项。
2






















张波,退休军人,高级工程师。陕西省老摄影家协会军休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胡家庙军干所摄影协会副会长。喜欢摄影,特别喜爱风光摄影。在军休系统举办的各种摄影展中多次获奖,在陕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举办的全省军休系统摄影展荣获一等奖。
3


单镰割麦,镰刃要快,磨镰刃也是功夫。

蹲着割麦也许能减轻上了年纪人的身体不适。

妇女也是半边天,割了麦子还要扎捆。

一个成年人割一天麦子也够辛苦了。

农村学校放忙假,小小少年也成了劳力。

芟镰收麦比一般镰刀要快,但掌握技巧很重要。

老人年龄大了,山地的麦子不好收,出嫁的女儿回家帮老父亲装车拉运。

过去麦草回收有的被造纸厂收购作为造纸的原料,有的被当作牲口饲料。

没有运输工具,只能靠架子车人力运送。

摊场是打场的开始。

小手扶拖拉机替代了牲口碾场。

麦子收回来打场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尽快的完成。

扬场是打场的结尾,没有风,麦壳要靠扫把掠去,夫妻配合也是关键所在。

麦子晾晒干透,才能装袋入库。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业现代化替代了人工。每到麦收时节,农户都争先恐后联系收割机,希望早点收完自家的麦子。

及时收割,及时运回。

看着收割机给自己家收麦,辛勤的汗水没有白付出

麦子收割完毕当场结算。

新型的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使土地利用率更高。

喜获丰收,颗粒入库。

范雨农,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民俗摄影协会副主席,陕西民俗摄影协会咸阳分会主席;陕西艺术摄影学会咸阳分会副主席;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咸阳首席副代表;中国水利摄影家协会会员,水利部水情中心特聘摄影师;曾担任咸阳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咸阳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数届,现任名誉主席。陕西省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咸阳分会主席。从事摄影40余年,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摄影作品上千幅,在各类影展影赛中获奖200余次。作品先后赴日本、法国、韩国展出。多次组织地方各类摄影展览和摄影大赛。2013年获得第三届“陕西摄影奖”。
4
当这组专题摄影作品问世时,我已经在大雁塔景区飞丢了两架“御---3”无人机!
1977年,当我将摄影作为业余爱好时,便开始记录拍摄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陕西风光,名胜古迹更是我主要拍摄对象,西安大雁塔也成了我时常现身的地方。从20岁开始学习摄影到年逾古稀,摄影器材的更新换代,伴随和见证了我摄影创作经历和一个摄影者的执着与艰辛之路,也拍摄了大量关于大雁塔的影像变迁、人文记忆。
西安大雁塔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唐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塔身七层,通高64.5米,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大雁塔整个建筑气魄宏大,格调庄严古朴,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是唐代建筑艺术的杰作。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登临大雁塔都留下传诵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章八元的“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空中”等。尤其是岑参的《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碱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自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呼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净理了可悟,腾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在千年的时光流逝中,大雁塔就像一个历经风雨的老者见证了西安的起落沉浮,与大雁塔相关的影像记录也印证了古都西安的变迁和发展。

千年名刹大雁塔1,1977年拍摄
千年名刹大雁塔2,1978年拍摄
千年名刹大雁塔3,1978年拍摄
千年名刹大雁塔4,1985年拍摄
千年名刹大雁塔5,1986年拍摄
千年名刹大雁塔6,1988年拍摄
千年名刹大雁塔7,1997年拍摄
千年名刹大雁塔8,1986年拍摄,入选首届中国旅游摄影大赛,1995年入选全国美术、书法、摄影展“
千年名刹大雁塔9
千年名刹大雁塔10
千年名刹大雁塔11
千年名刹大雁塔12
千年名刹大雁塔13
千年名刹大雁塔14
千年名刹大雁塔15
千年名刹大雁塔16
千年名刹大雁塔17
千年名刹大雁塔18
千年名刹大雁塔19
千年名刹大雁塔20

马凌云,陕西省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旅游分会主席;陕西省摄影艺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陕西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曾担任华商晨报摄影部主任,多次在省内重大外事旅游活动中被指定为记录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元首活动的近身摄影记者。在由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小组和陕西省文化厅举办的《可爱中华》摄影艺术国际展中担任评委。1988年曾被聘为《中国七大古都》大型彩色画册摄影师。从事摄影创作40余年,先后在国际、国内报纸刊物上发表摄影作品5000余幅。摄影作品《西安碑林》《大雁塔》《华清池》等图片入选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获奖画册《陕西文物旅游博览》;100余幅摄影作品在国际、国内摄影比赛中获奖。主编有:《2000年前的地下军阵---秦始皇陵兵马俑》《陕西旅游指南》《西安行》《华山》《华清池》《大雁塔》《西安》等旅游画册、明信片、挂历、导游图60余种。
征稿要求

往期回顾

协会要闻 | 陕西摄影艺术研究院召开高级研究员理论研究工作恳谈会
“六进”活动 |陕西省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元忠向石油普教中心捐赠摄影图书
第15期 | 2022 陕西省老摄影家协会喜迎党的二十大摄影大联展
第14期 | 2022 陕西省老摄影家协会喜迎党的二十大摄影大联展
第13期 | 2022 陕西省老摄影家协会喜迎党的二十大摄影大联展
第12期 | 2022 陕西省老摄影家协会喜迎党的二十大摄影大联展
第11期 | 2022 陕西省老摄影家协会喜迎党的二十大摄影大联展